网站首页 | 学习教育 | 文件精神 | 通知公告 | 学习资料 | 热评要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热评要论>>正文
 

姚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新意与深意

2013年09月06日 10:45  点击:[]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比一个人的思想作风更重要,因为制度作为根本的规范,对发扬优良作风具有促进和保证作用,对不正之风具有防范和纠正作用。只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建章立制,才能巩固思想教育的成果。制度也不是唯一的,在教育领先、制度跟进的基础上还要再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


  新的形势任务及人民群众的变化,赋予这次教育活动鲜明的时代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之道、成事之基,就是坚决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贯彻群众路线。通过这条根本的工作路线,党把人民团结在自己周围,形成任何力量打不破的铜墙铁壁。群众路线是党的建设的永恒的主题。但是,由于形势任务的变化,贯彻群众路线会出现新情况,所以又是常讲常新的。


  与前次各项活动不同,十八大之后进行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集中进行的专项活动,深刻反映了新时期、新阶段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一方面,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党需要一如既往地依靠和动员人民群众,可以说,贯彻群众路线比以往更加迫切了。另一方面,群众状况也发生重要变化。改革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则存在差异,党如何整合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格局,需要解决一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群众对幸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呈阶梯形上升的趋势,如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党组织面临的艰巨任务。群众的民主要求更加强烈,不仅满足于经济上改善生活,更渴望更广泛的民主,也更加不能容忍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互联网时代,群众接受的信息庞杂,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自主性、多变性、选择性增强,少数人思想呈现既活跃又混乱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增加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来解决。


  正面教育与解决突出问题相结合,着眼于执政党的自我提高、自我净化,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特点


  共产党是有自我提高、自我净化能力的,问题是,这种能力需要通过科学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工作才能发挥出来。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设计是科学的,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也很有新意。


  从内容看,“为民务实清廉”既反映党的群众路线一贯要求,又有新特点。“为民”,是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实”把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紧密相连,既讲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的思想路线,又讲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因为无论为了人民还是依靠人民,都需要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工作。“清廉”,可以说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也是对执政党党员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干部只有清廉,才能取信于民,具有动员群众的人格力量。从理论逻辑上讲,“为民”、“务实”、“清廉”是群众路线内在的要求,从现实生活看,也正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这次教育活动的又一特点是明确提出克服“四风”。优良党风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不正之风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对立面。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既是思想认识问题,也是党的群众工作不适应新情况的表现;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是孪生兄弟,官僚主义助长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又掩盖官僚主义,二者相互影响、恶性循环,成为顽疾。享乐主义是指沉湎于个人过度的物质享受、玩物丧志。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崇高理想、为人民幸福奋斗,是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柱。享乐主义腐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党员、干部丢掉精神支柱,忘掉党和人民的事业。奢靡之风是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极端化和普遍蔓延的产物,会产生严重的腐蚀作用,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共产党人来说十分危险。不难看出,上述“四风”正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大敌,以纠正、克服“四风”为活动切入点,表明教育活动绝不是空洞的“坐而论道”,体现了党中央部署这项工作的强烈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坚强决心。


  让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中之重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一方面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另一方面还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政治保证。苏共历史证明,一个大党老党执政几十年后容易出现大问题,而最大的问题是出在党群关系方面。尼克松在上世纪80年代讲,东欧的共产党人早已丧失理想和斗志,多数是追名求利的官僚。苏共依靠人民支持取得政权,又由于脱离群众、丧失群众支持而最终失败,这是苏共由盛转衰的历史轨迹。从党的组织方面看,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党员和参加工作的干部成为党员和干部队伍的主体,这些党员、干部有突出的优势和优点。但和老同志相比,他们没有经过艰苦生活锻炼,缺乏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实践经历,对群众路线理解不深,缺乏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办法,更缺少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面对群众思想的新特点,不知道如何做群众工作,存在着群众工作的“本领恐慌”。加上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党脱离群众的危害和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严重。


  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继续前进,直至实现远大历史使命,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这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中之重。


  坚持思想教育领先、制度跟进,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持久效果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次集中教育活动是有效的,在不同程度上解决了一些问题,证明了我们党有自我净化、自我提高的能力。但在一些地方,似乎效果不能持久。久而久之,一些干部患了“活动疲劳症”,一些群众因此失去信心。究其原因,一是党风建设是长期艰巨的任务,不正之风是有顽固性的,这种顽固性与党的建设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有关。旧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会重新出现。加上一些干部思想深处的问题没有解决,活动结束后就出现反弹。如何防止少数干部活动结束后旧病复发,防止一些消失的东西死灰复燃?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需要探索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以往经验,答案是:从查找问题开始,思想教育领先,制度跟进,建立健全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教育要扎实、深入、到位。一般地讲群众路线重要性是不够的,当前特别需要强调两点:一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理解群众路线。毛泽东精辟地说,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为的是用牛耕田,从牛身上挤奶。我们不同,我们党是人民的代表,是人民的一部分,要组织人民为自己的利益奋斗。共产党来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这就是坚持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根本道理所在。二是从权力的属性和来源上理解群众路线。执政党的权力观可以概括为两句话:“权由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干部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为人民服务是义务、是责任,而不是对人民的恩赐。这样认识问题,才能有为人民服务和坚持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坚定性,才不会把贯彻群众路线看成一阵风。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比一个人的思想作风更重要,因为制度作为根本的规范,对发扬优良作风具有促进和保证作用,对不正之风具有防范和纠正作用。只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及时建章立制,才能巩固思想教育的成果。制度也不是唯一的,在教育领先、制度跟进的基础上还要再进一步建立健全机制。机制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目标、实行办法和保证措施的工作系统,是落实制度的方式。现在,党联系群众的制度不能算少,可是没有形成机制。经验证明,有制度无机制,制度还是难以执行。


  首先,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即充分发展民主,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让群众能够理性、合法地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党组织真正了解了民情、民意、民需,才能切实做到为民的动机与惠民效果相统一。

其次,要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为群众服务不只是为群众办几件好事,其内涵十分丰富:在政治上代表群众利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协调不同群体利益,动员社会各方为群众办事,组织人民群众自我服务,党组织党员干部直接为群众排忧解难等等。只有不断拓宽服务群众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形成服务群众的工作系统,为群众服务才能坚持下去。


  再次,要建立健全动员教育群众机制。作为先锋队,党组织不能成为群众的尾巴,其任务是带领群众前进。新形势下动员群众不能照搬过去“思想政治工作加行政命令”的老办法。现在的群众动员,要更多地讲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统一、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要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强调要努力工作(包括为未来做出适度的、必要的牺牲),更要让群众亲身体会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快,增强群众现实的幸福感。这种动员才是最有效的。


  最后,要建立健全群众对党员干部表现的评价机制。党组织贯彻群众路线究竟如何?干部是不是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了?不能只由领导认定,更不能靠党员干部的“自我感觉”,归根结底要由广大群众来评判。在党的领导、组织下,由人民群众评价干部的表现和政绩,会起到有力的督促、激励和监督作用。机制是管长远的,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一整套群众工作新机制,将为贯彻群众路线提供有效载体,党的群众路线就会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作者为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上一条:祝灵君:为什么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下一条:颜晓峰:从“总开关”上解决“四风”问题

 
 

浙江财经大学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ICP备案号:浙ICP备05014573